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怒江特产/人文推荐

有一种生活叫云南的怒江丨体验怒江普米族搓蹉舞非遗之旅

怒江的普米族搓蹉舞,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进怒江,亲自体验搓蹉舞的魅力,不仅是一次对非遗的亲身感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珍宝的尊重与呈现。


普米族是一个极具文化天赋的民族,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是普米族的一大特质。搓蹉舞作为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源远流长。“搓蹉”普米语,汉语意为跳舞,其伴奏乐器为“比柏”(四弦)和打击节奏的羊皮鼓,因此又叫“羊皮舞”和“四弦舞”。搓蹉舞是一种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抒发,通过舞蹈的动作、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传达出普米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舞蹈中的韵律变化,体现了普米族人民对生命起伏不定的理解,同时也表达出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如普米族民歌所唱的“如金线把珍珠穿成一串,手拉手跳成十五的月亮”一样,搓蹉舞多以逆时针方向起舞,伴以高亢洪亮的歌声,手牵手围成半圈、一圈、双圆圈或数圈共舞,足以达到愉悦身心,活跃气氛的目的。“搓蹉”舞是普米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传面广,多用于各种自娱、喜庆健身活动,不受参与人数的限制,少则几十人参与,多可上万人齐跳。


搓蹉舞共有12套,其中“龙跳舞”和“碰胯舞”最具特色。“龙跳舞”则是整个“搓蹉”舞中的经典部分,在羊头四弦琴的伴奏下,领舞人按节拍敲击卷裹的羊皮,以舞步变化产生伴奏的节奏型乐曲,变化出“龙开门”“龙出水”“龙翻身”“龙钻洞”“龙摆尾”“龙抱柱”“龙关门”“龙欢腾”等艺术造型,极具震撼力和观赏性,是普米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


踏上怒江之行,亲身感受搓蹉舞的魅力,是一次心灵之旅。在悠扬的音乐中,身临其境地参与舞蹈,感受每一个动作传递的能量,仿佛与普米族的祖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舞蹈的技巧,更感受到了普米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转载至微游怒江。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