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怒江优秀线路

怒江优秀线路推荐 探访怒江峡谷的南方丝盐古道

郭子雄 摄

怒江大峡谷,有一条被称为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丝盐古道。几年前,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协对南方丝绸之路古道发起跨省协作出书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协作征集出书的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怒江丝盐古道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悠久的开发历史

我国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先秦时期就开辟了贯穿川滇两省,连接缅印等国的商业通道——“蜀身毒道”;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派常颇开通起自四川泸州,进入云南,经曲靖、姚安、大理、永平到达永昌(保山)的“五尺道”;再经泸水西渡怒江,越高黎贡山到腾冲,至缅甸,达印度,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业通道。

罗金合 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毗连保山、腾冲,是南丝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此在秦汉开辟南方丝绸之路时期及其以后,怒江州也先后开辟了两条通往腾冲和片马的丝路通道。

怒江州境内古代的第一条丝绸通道为蛮云通道。蛮云是泸水县上江乡蛮云村公所驻地,怒江州的南部门户。唐代南诏王阁罗凤西通寻传即取道蛮云,翻越灰坡梁子,经马面关入腾越,直抵缅甸。明朝略定腾越和征缅,其部将都曾经过蛮云进人腾冲和缅甸;清代曾在蛮云设汛(兵营);民国初将蛮云划归殖边局直辖:抗日战争时期蛮云一度被日寇占据。古代丝绸之路就从蛮云境内的怒江栗柴坝渡口西渡,经过蛮云街,越高黎贡山,由灰坡山过岭至腾冲,再进入缅甸。这条通道开发较早,原因有二:第一,西南丝绸之路不仅由四川向印缅输出生丝,还由云南向缅甸输出盐。盐的输出产地云龙五井、啦鸡井(兰坪)、乔后井(洱源)均临近蛮云。如取博南道输出盐,从云龙到保山至腾冲出口为7站(走7天)路程,而取蛮云道输出盐,从云龙经漕涧到蛮云至腾冲出口为5站(走5天)路程,比博南道缩短2天,于商旅有利;第二,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开始有两条路线进入云南:一条从四川成都(蜀)为起点,南下经五尺道至云南昆明、楚雄、大理,经保山自腾冲出国;一条由成都南下,经灵关道至西昌、盐源,过金沙江到云南姚安、大理,经保山至腾冲出国。两条路线在大理汇合,大理成为当时丝路商品集散中心。但是由于灵关道的路线临近滇西盐的出口产地,所以取灵关道进云南的商人中,有不少人直接走云龙经蛮云古道至腾冲出国。这样可以顺路在乔后井、云龙五井买盐,而且途程近便,对经营有利。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修博南古道时,蛮云古道也就由各族商民开辟出来了。

怒江州境内历史上的第二条丝绸之路通道为片马商道。片马地区,在明代受茶山长官司管辖。明朝后改隶怒江土司统领,1911年片马被英国所占,1961 年归还祖国,属泸水市(今泸水市)的一个乡,1990年开辟为省级口岸,对外开放。片马商道开辟于明末清初,之所以开辟为商道,原因有三:第一,片马是怒江通往缅甸的最前沿,从怒江进入片马所经的高黎贡山垭口海拔低,雪封山期短(每年2到3个月),通行时间长。从片马到缅甸北部的重要城市密支那只有6日路程(220 公里),商道捷近;第二,从灵关道进云南的商人可以从云龙经过怒江的老窝到片马后直接进入缅甸。滇康藏接壤地区和滇西北高原上的商人也可以从云龙、老窝经片马入缅。这些地区的商人走片马商道比走博南古道要近便得多;第三,片马没有海关,进出口贸易视同边民互市,不需纳税。这些对远近商旅、当地土司和边民都有利,因此在300多年前开辟了片马商道。这条商道东接南方丝绸之路,以云龙旧州澜沧江西岸的水井为起点,沿五尺宽的人马驿道越碧峰山至泸水市老窝乡中元村到六库,由六库西渡怒江,经古炭河越高黎贡山垭口至片马,由片马进人缅甸,全程为4站(走4天)。片马商道开辟后吸引了国内外的许多商人,300多年来商旅往来不绝于途,成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随着怒江的开发,怒江北部地区也逐步开辟了边境通道,沟通了中缅边民的商业互市和胞波情谊关系,成为联接怒江各族人民与缅甸北部边民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婚姻关系的重要纽带。

可观的边境贸易

南方丝绸之路开辟以来,怒江州的蛮云、片马商道和保山的永昌古道,并行在怒江天险南北两端,构成南方丝绸古道西部边境的重要通道。它们各有所长地发挥着独特作用,沟通着我国同缅甸、印度和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郭子雄 摄

二百里蛮云和片马古丝盐商道,在深山密林中蜿蜒盘垣,当时没有公路,一切都靠步行和人力、马帮运输,还要在无人区风餐露宿,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风雪垭口……给商旅带来了不少困难,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勇敢者之路。然而,众多的商贾依然经久穿梭往来于这些边境商道上,就是他们为边疆带来了古代的商业繁荣。

虽然怒江州两条丝盐古道都没有留下进出口贸易的历史资料,但从我对蛮云古驿站和通往片马口岸的古炭河、古驿站蛮云故老的采访中,仍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了解了古通道进出口贸易的端倪。

怒江境内的两条古丝盐道都要通过高黎贡山风雪垭口,每年冬腊两月垭口冰封雪阻,不能通行。其余的十个月时间,大约每天通过两条古道的商客有130人,马帮130匹,其中蛮云道100人,驮马100匹;片马道30人,驮马30匹。按这个数目计算,大约每年怒江古丝盐道通过的商客为20000人,马帮为20000匹。进出口货物:出口以我国的生丝、盐、活畜为大宗,还有生漆、中药材、土杂货等;进口以缅甸棉纱、棉布、珠宝、玉石为大宗,还有鸦片等。

进口商品以珠宝玉石为例,主产地在缅甸,印度产的部分珠宝玉石也销往缅甸,由缅甸转口销往各国,我滇川康接壤地区的藏商和内地珠宝玉石商人,多往缅甸采购;怒江州每年也有数以千计的边民前往缅甸采玉、淘金、采购、务工。从缅甸进口珠宝玉石,大多销在腾冲,经腾冲工匠加工为成品后,再销往内地和转销欧美、东南亚各国。从缅甸进口的琥珀、玛瑙、海螺、贝壳等,为西南少数民族喜爱的装饰品,销往怒江州边境农村和滇川康接壤地区。怒江州边民到缅甸做工所获的沙金,即在当地出售,少量携带回境。

至于进出口贸易额,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只能根据上述调查的进出口商品情况进行分析。商品数量方面,我国出口的盐和由缅甸进口的棉货,为大宗商品,数额相当,约占进出口商品总数(重量)的75%,其他进出口商品数量也基本对应,因此每年经怒江州蛮云、片马通道进出口的商品约各为2000驮(背)大体持平。商品价值方面,我国出品的盐和由缅甸进口的棉货为大宗商品,但价值都不高;我国出口的生丝、活畜、珍稀药材、生漆,价值高,可与由缅甸进口的珠宝玉石,洋货的价值相对应。

可见的经济辐射

两千多年来,边境贸易对怒江各地特别是丝绸通道附近地区,产生了重要的经济辐射和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为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在边境贸易的长期冲击下,怒江地区原来封闭原始的自然经济,逐渐缓慢地发生了变化,当地群众把自己饲养的活畜,打猎、采集获得的山货、药材供应出口需要,初步使怒江州各县成为出口活畜、山货、药材的生产供应基地。据调查,每年经蛮云、片马通道出口的活畜约10余万头,山货、药材约10余万斤,例如据统计1928年片马出口生猪40000头,山羊4000只,黄牛300头,这些出口活畜大多数就是泸水市的产品。其次,怒江州丝路通道的主要驿站还成了来往商帮的粮草供应基地。如蛮云街是商旅必经的食宿站,当地群众每年约售出20万斤粮食、100万斤马草,供应商旅、马帮。这些经济辐射为怒江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商品生产。

二是促进运输业、手工业的萌芽发展。在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下,怒江各地开始出现了加工业、运输业,初步形成了不完全脱离农业的手工业、运输业队伍。比较明显的是:20世纪20年代,商道沿线泸水县老窝乡农民开始栽桑养蚕,手工生产生丝、丝棉被絮,并供应出口。30年代,泸水县出现马帮运输行业,其中老窝乡有五个马帮,驮马200匹;六库段曾经有一队马帮,驮马100匹,出入国内外进行长途运输。上世纪40年代泸水出现手工造纸和制陶业,生产当地群众需要的土纸、土碗、土罐,并供应出入境商客。还有,棉纱大量进口后,引起了怒江农村纺麻生产的改革,使农民传统的麻布手工纺织改变为棉麻混纺,增加了花色品种,产值产量明显提高。

三是为劳务技术输出、资源开发提供商机。怒江州与缅甸北部的克钦邦接界,克钦邦总人口有100万,其中傈僳族就占20%,这些傈僳族的先民源自怒江,因此该邦与怒江州边民之间一直保持着胞波友谊。该邦地广人稀,盛产珠宝玉石木材、山货和大米,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对怒江州群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勤劳智慧的边境群众过去经常在农闲时间,三五成群地到缅甸做工、淘金、开矿、垦荒种地,参加缅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为怒江州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又为两境的边民和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两国人民的胞波友谊源远流长。

今日古道更辉煌

两千多年来,丝盐古道为怒江边境的初期经济开发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金合 摄

新中国的成立,为怒江的古道边境贸易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90 年片马被开辟为省级口岸对外开放,新建筑的公路连通县、州、省干道,并向缅甸密支那修筑伸延,电信、水电、边贸大楼、车站、宾馆等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片马向现代的边境口岸快速迈进。片马口岸的进出口贸易对怒江州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二战”结束后,滇缅公路成了滇缅的贸易商道,取代了以往丝绸之路的驿道运输路线,蛮云由于远离滇缅公路,从此蛮云这条丝盐古道及其驿站便冷落下来。改革开放以后,蛮云集市贸易日趋繁荣,临近各县的商贾都到蛮云做生意,使蛮云街成了连接怒江与大理、保山各州市商业交往的纽带,重振了丝盐古道驿站的辉煌。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7号